<code id="6qpso"><small id="6qpso"><track id="6qpso"></track></small></code><th id="6qpso"><option id="6qpso"></option></th>
  1. <pre id="6qpso"></pre>
  2. <big id="6qpso"></big>
  3. <object id="6qpso"><nobr id="6qpso"></nobr></object>

  4. <center id="6qpso"><small id="6qpso"></small></center><tr id="6qpso"></tr>
    <code id="6qpso"><nobr id="6qpso"><sub id="6qpso"></sub></nobr></code><center id="6qpso"><em id="6qpso"></em></center>
    <th id="6qpso"><option id="6qpso"></option></th>

    <th id="6qpso"><option id="6qpso"></option></th>
  5. <code id="6qpso"><nobr id="6qpso"><track id="6qpso"></track></nobr></code>
    <center id="6qpso"><em id="6qpso"></em></center>
    <big id="6qpso"></big>

    <code id="6qpso"></code>
  6. <object id="6qpso"></object>
  7. 在线精品国内外视频,野花社区www视频最新资源,野花香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版,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品

    【政策】市交通運輸局關于印發武漢市水運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作者:民生石油 瀏覽次數:1238 日期:2022-07-19

    武交發〔2022〕48號

     

    各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局屬各單位、局機關各部門: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武漢市水運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

    2022415

     

    武漢市水運發展“十四五”規劃

    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湖北省水運發展“十四五”規劃》《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國家、省、市相關規劃要求,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總體部署,特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國家、省、市連續出臺了關于支持水運發展的利好政策,長江經濟帶、交通強國建設、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漢江生態經濟帶及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國家、省戰略的實施,使武漢水運建設力度和發展速度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

    十三五”末,全市港口年通過能力9699.2萬噸,集裝箱年通過能力325萬標箱;港口貨物吞吐量1.0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96.3萬標箱,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24.6%、84.8%;貨船平均噸位5161噸,“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任務總體實現。

    (一)積極對接國家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水運發展方向更加清晰。充分發揮武漢水運優勢,進一步強化武漢港在全省港口布局中的樞紐性作用,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交通強國等國家戰略,打造以長江為主軸,港口為核心的綜合交通運輸中心;構建高效、綠色、平安、和諧的水運發展環境。

    (二)貫徹落實全省“南北貫通,水網聯通”任務目標,通航條件顯著改善。以長江、漢江高等級航道為任務重點,配合“深下游、暢中游、延上游”的長江航道開發戰略,江海直達的通航條件顯著改善,開展漢江航道整治與支流河道的整體開發,進一步提高航道通行能力,緩解銜接瓶頸,促進干支聯網。

    (三)港口資源整合成效顯著,核心港區、作業區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完成武漢港范圍內所有經營性碼頭規劃符合性審查,形成“一碼頭一方案”;取締非法碼頭386個碼頭,騰退岸線30余公里,補植復綠灘地面積130余萬平方米;完成宇豐綜合公用碼頭一期工程、安吉物流汽車滾裝碼頭一期工程、金口重件二期、和潤物流碼頭二期等重點港口工程建設;規范河砂石開采經營市場,規劃砂石集散中心“7+10”的總體布局;開展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專項整治行動,漢南港區船舶污染物接收碼頭、武漢50噸級溢油應急設備庫、危險化學品水上洗艙站建成;集裝箱鐵水聯運示范工程列為國家第一批多式聯運示范試點項目。

    (四)船舶標準化、專業化、大型化發展趨勢顯現,多式聯運和對外航線日益豐富。單船平均噸位從2015年的4488噸級增長到5165噸級,增長15%;運力結構進一步優化,集裝箱船、化學品船、液化氣船、瀝青船等專業化船舶比例持續增長,江海直達船舶的比例超過40%,長江1140TEU集裝箱船目前已建成4艘。“江海直達”“瀘漢臺”“東盟四國快班”“日韓快班”等航線穩步發展,通達7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航運物流網絡初步建立。

    (五)航運科技成果豐富,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搶抓國家“新基建”建設有利機遇,以“陽邏智慧港”為重點,智能化系統建設取得突破,武漢花山港5G集裝箱水平運輸電信智能化體系啟動試點建設;武漢港成功推出多式聯運“云上多聯”智慧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構建智慧共享、智慧協同、智慧供應鏈三大體系;航運綜合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武漢航運交易所運轉順暢。

    (六)行業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安全監管能力持續增強。深入開展平安水域創建活動,創下零事故零損失佳績;落實“四類重點船舶”4G動態監控,將海巡艇水上巡航、固定視頻遠程監控、陸上港區巡查相結合;實現渡口渡船安全監管網絡化監管,海事監管覆蓋率100%,每月不少于3次鄉鎮渡口檢查;聯合多部門開展漢江武漢段水上交通突發事件及船舶防污染應急演練.深入開展“雙萬雙聯”、“千里漢江第一哨”等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獲評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交通績效考評立功單位,樹立了水運品牌,打造出行業標桿。

    武漢水運在取得發展成就的同時,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一是水運基礎設施銜接不暢,部分港區存在資源分散以及集疏運通道“最后一公里”問題。二是水運要素資源整合力度不足,水運行業市場競爭力不強,運輸組織彼此分離。三是行業保障能力有待提高,現有水運管理機構存在職能、職責交叉重疊,政策上難以形成合力,行業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有待完善。

    二、發展形勢

    (一)水運為國家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強大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提出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要求武漢擔起“一主引領”之責,推動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主要引擎。水運發展的思想與行動需與國、省決策部署保持一致,加快推動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找準位置和比較優勢,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制定具體的規劃、政策和措施,使新發展格局落到實處。

    (二)水運發揮先行引導作用。武漢市作為漢江和長江交匯處,地理位置得中獨厚,是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交通強國等國家戰略的重要節點,發揮著承東啟西的樞紐功能。湖北列入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省市,要求水運需以武漢為核心,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示范樣板,積極在發展方式上實現由“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建設“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因此,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借國家區域戰略發展東風,發揮港口戰略支點作用,帶動縱深腹地發展,發揮水運先行引導作用。

    (三)水運提供更好服務質量和品質。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以來,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未來仍要加強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發展沿江港口鐵水聯運功能,優化中轉設施和集疏運網絡,錨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水運切實在基礎設施、運輸服務、綠色發展、安全監管方面全面提升,著力建設干支銜接、江海聯通的內河航道體系,打造集約高效功能協同的現代化港口,構建經濟高效銜接融合的航運服務體系,踐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方式,構筑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的航運安全體系,強化創新引領技術先進的航運科技保障,傳承弘揚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航運文化,構建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行業治理體系。

    (四)要求水運綠色、創新發展、智慧發展。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要求武漢交通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加快推進新基建,促進交通智慧發展。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指引和長江大保護,要求武漢水運落實綠色集約發展,強化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北斗導航、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術出現,要求全市水運在航道基礎設施、運輸裝備以及運輸組織模式、治理模式等方面創新發展。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九次全會部署,緊緊圍繞交通強國戰略和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主動服務和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長江中游城市群等戰略實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牢牢把握“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打造新時代九省通衢”發展定位,加快建設暢通、高效、綠色、智慧、平安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有力支撐中部崛起戰略任務。

    (二)基本原則

    1.提升能力,補齊短板。全面提升航道、港口設施能力,破解水運發展瓶頸,加快推進運輸結構調整,補齊水運短板,提升水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2.優化布局,提質增效。加強規劃引領、優化布局,堅持提質增效、集約發展。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存量與增量,合理確定發展規模。著力拓展服務功能,提升綜合服務水平。

    3.生態優先,智慧高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更好地發揮水運經濟優勢和天然的生態優勢。加快航運技術創新,推進數字化建設,以智慧化帶動內河航運發展現代化。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重點打造武漢港中部地區樞紐港,形成要素聚集、功能完善、銜接融合的五大支撐體系,強化水運對武漢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服務保障能力;突顯水運在武漢市發揮“一主引領”區位發展布局中的龍頭帶動作用;構建武漢市暢通、高效、平安、綠色、智慧、文明的水運環境。

    1.打造“一樞紐”。以陽邏港核心,進一步聚集水運優勢要素資源,強化武漢港在中部地區、湖北省水運體系中的樞紐性作用,做大做強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有力支撐全省內河水運發展建設,打造武漢中部地區樞紐港。

    2.構建“五體系”。構建干支銜接、暢通高效的航道體系;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港口體系;便捷快速、運轉順暢的運輸組織體系;生態綠色、平安健康的應急保障體系;智慧創新,和諧共享的水運服務體系。

    1十四五水運發展規劃主要指標表

    類型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2020

    2025

    指標

    類型

    基礎設施

    1

    累計內河航運投資

    億元

    87.75

    62.21

    預期性

    2

    三級以上航道里程

    公里

    75

    82

    預期性

    3

    港口吞吐能力

    萬噸

    9699.2

    16000

    預期性

    4

    集裝箱吞吐量

    萬標箱

    196.38

    500

    預期性

    5

    汽車滾裝吞吐能力

    萬輛

    63.8

    180

    預期性

    6

    集裝箱鐵水聯運能力

    萬標箱OXNG

    10

    210

    預期性

    7

    集裝箱水水中轉比重

    %

    48

    48

    預期性

    運輸服務

    8

    貨船平均噸位

    5161

    6000

    預期性

    9

    三級及以上航道設標養護率

    %

    99%

    100%

    約束性

    10

    高等級航道航標維護正常率

    %

    部分航段95%

    99%

    約束性

    11

    江海直達航線

    4

    6

    預期性

    科技與信息化

    12

    國家規劃高等級航道數字化覆蓋率

    %

    100%

    100%

    約束性

    13

    高等級航道重點水域甚高頻和AIS覆蓋率

    %

    10%

    80%

    約束性

    綠色安全

    14

    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下降率

    %

    2%

    2%

    約束性

    15

    武漢水運重大事故

    0

    0

    約束性


       (四)投資規模

    十四五”時期,全市水運項目可分為航道工程、港口工程、支持保障工程三類,共計33個項目,規劃總投資133.89億元,“十四五”規劃建設項目完成投資約62.21億元。

    表2 “十四五”水運發展規劃項目投資匡算匯總表

    項目類型

    匡算

    十四五

    項目數(個)

    總投資(億元)

    項目數(個)

    投資(億元)

    航道工程

    2

    6

    1

    4

    港口工程

    30

    125.09

    17

    55.41

    支持保障工程

    1

    2.8

    1

    2.8

    合計

    33

    133.89

    19

    62.21



    考慮到部分項目涉及規劃調整等因素,前期工作進度存在不確定性,列入儲備項目庫。儲備項目庫待條件成熟,視同符合規劃。“十四五”期共規劃儲備項目14個,總投71.68億元。

    四、主要任務

    (一)打造武漢中部地區樞紐港

    按照長江經濟帶、交通強國建設、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戰略實施要求,深化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中部地區樞紐港的意見,以提升武漢航運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為重點,結合相關產業新布點和系統完善要求,深化門戶樞紐功能,發展干支銜接,順暢高效航道網,合理規劃港口布局,提升航運金融、航運交易、信息服務、海事仲裁等現代服務品質,將武漢港打造為立足武漢、支撐全省、輻射長江流域及中部地區的樞紐港。

    1.突出區位優勢,強化樞紐輻港射能力。依托長江黃金水道,輻射長江中上游廣大地區,連接國際國內航運市場;依托國家鐵路、公路干線網絡,輻射河南、山西、陜西等中西部腹地,連接國際和國內多式聯運網絡。“十四五”期,武漢水運將進一步補齊短板,提升能力,充分發揮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強化樞紐對外輻射能力。

    以長江“645”航道工程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運輸能力,為海輪進江海直達創造更佳條件,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武漢港對外輻射能力。依托武漢市綜合交通網絡的公路、鐵路集疏運體系,加強武漢港核心港區疏港公路、鐵路聯通率。推進船舶標準化、大型化、專業化發展,提升長江、漢江船舶運力。積極布局武漢港與長江干、支流沿線港口、沿海港口以及日韓、東盟等地的多層次航線體系,充分發揮武漢中西部地區的物流集散中心的優勢地位和作用。

    2.加強產城融合,優化樞紐港空間布局。以武漢港為基礎,進一步加強產城融合,完善港口服務功能。圍繞武漢市主城區,光谷、車谷、臨空經濟區、長江新區副城,以及江夏紙坊、江夏金口、青山北湖等組群產業特點,優化現有港區功能布局。促進港口總體布局和功能空間分布適應,與城市、產業的發展相互融合互動。

    ——總體層次布局:聚焦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調整優化集裝箱、商品汽車運輸、石油化工品、綜合服務保障類碼頭設施功能布局,打造武漢港“一核心三支撐九港區”總體布局。其中以陽邏港區為核心,經開、白滸山、江夏三個港區為支撐,共形成陽邏、經開、白滸山、江夏、主城、青山、林四房、蔡甸、東西湖九港區。

    ——主要貨種功能布局:陽邏港區為核心,發揮沿江各港區到陽邏港區的支線喂給以及江海聯運作用;統籌白滸山港區危化品集裝箱,江夏港區、漢南港區汽車裝備制造集裝箱,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左右岸、上下游相協同的“1+3”集裝箱港口群。

    重點布局發展漢南港區、江夏港區商品汽車滾裝功能;布局發展青山港區鐵礦石運輸功能;布局青山港區、白滸山港區、林四房港區石油化工品運輸功能,白滸山港區花山作業區LNG運輸功能;布局漢南、江夏、林四房、白滸山、東西湖港區大宗散貨及礦建材料運輸功能。

    ——客運旅游功能布局:重點布局發展主城區范圍內國博段、楊泗段、晴川閣段、大成路段、中華路段、月亮灣段、王家巷段、武漢關段、粵漢碼頭段、知音號段等岸線內的旅游客運碼頭和支持系統碼頭。

    3.完善平臺服務,提升樞紐綜合功能。圍繞武漢港在基礎設施、口岸環境、運輸組織等方面的優勢,重點將業務領域從單一的裝卸存儲向物流、保稅、商貿服務等環節延伸,打造全方位、現代化的軟環境平臺,全面提升樞紐綜合功能。

    ——物流聯運功能:進一步整合全市港口、綜合交通、商貿等領域的領先優勢,將武漢港打造為中西部地區水陸聯運、水水轉運、江海聯運的綜合樞紐。

    ——外貿運輸功能:發揮長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優勢,提高水運口岸服務水平,完善航線網絡,做大做強集裝箱和大宗散貨外貿運輸業務。

    ——航運保障功能:繼續發揮港口規模較大、航運企業聚集的優勢,聚集航運人才、企業、資金等要素,積極發展航運相關的科技、人才、信息、交易、金融、保險等高端航運服務功能。

    ——港口保稅功能:推動港口與綜合保稅區、保稅倉庫、保稅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聯動發展,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等業務,使武漢港成為湖北省和中西部地區擴大對外貿易和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戰略依托。

    ——產業引導功能:充分發揮水運運能大、成本低、通江達海的優勢,增強產業轉移承接競爭力,促進冶金、石化、汽車、電子、裝備、建材等產業沿江布局,形成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的一體化發展態勢。引導沿江產業優化結構,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

    (二)干支銜接、暢通高效的航道體系

    1.長江航道。配合實施長江武漢至宜昌段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改善中游通航條件,服務推進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航道養護建設,實現萬噸級船舶常年直達武漢。積極推進等級航道工程,確保航道等級。

    2.漢江航道。以漢江為重點,加快航道建設步伐,加快推進漢川至蔡甸漢陽閘42公里二級航道整治工程,改善漢江航道通航條件,提高航道等級和航道通過能力。

    3.支流航道。注重庫湖區生態旅游航道建設,將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綜合利用開發相結合,規劃有效航線,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水運資源,采用環保疏浚等方式提升航道等級,為庫湖風景區水運交通和綠色發展奠定基礎。

    專欄1航道重點項目

    1.長江武漢至宜昌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

    2.漢江蔡甸至漢川二級航道整治工程。

    (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港口體系

    十四五”期,全市港口以“優化布局、整合資源、夯實基礎、提升服務”為重點,突破性發展“江海聯運”“水鐵聯運”“水水直達”“沿江捎貨”“港城一體”運輸樞紐功能,向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邁進,打造武漢港“一核心三支撐九港區”總體格局,建成中部地區樞紐港。

    1.推動港口整合建設工程。全市以集裝箱、礦石、能源、化工等專業化泊位建設為重點,推動港口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有序推進陽邏港區三作業區一期后續工程,到2025年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500萬標箱;推動漢南港區為滾裝汽車運輸核心港區,有序推進漢南港區武漢長江智聯智慧汽車物流產業園碼頭、湖北長久物流碼頭碼頭等工程建設,到2025年滾裝汽車吞吐能力將達到180萬輛/年;推動青鋒港區益海嘉里糧油綜合碼頭、青鋒港區白云邊酒廠漢江中轉碼頭、漢南港區PC構件自動化碼頭等新建碼頭項目建設,優化港口布局,引領專業化、特色化碼頭工程。

    2.實施港口升級改造工程。結合當前港口發展環境,進一步加大港口資源整合力度,適應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注重生態優先,強化港口能力和效益,適應武漢港的岸線資源分布、城市發展、沿江產業布局等相關規劃,進一步優化集裝箱、商品汽車運輸、石油化工品、綜合服務保障類碼頭設施功能布局。升級改造武漢港客運港區改擴建項目,推動武漢水上旅游發展;以武漢客運港、楊泗港為核心,整合周邊碼頭岸線資源,發展郵輪母港,與武漢市“兩江四岸”城市規劃融合發展,到2025年武漢港客運量可達到150萬人次/年;實施青山港區武石化液體化工碼頭、青山港區武鋼工業港件雜碼頭、沌口港區金誠通達碼頭等升級改造工程,強化港口對腹地社會經濟和產業物流園的支撐。

    3.加快特色化碼頭建設。一是集裝箱碼頭。加快陽邏、江夏、白滸山、經開港“1+3”集裝箱港口群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陽邏港區三期后續工程等項目,申報鐵水聯運二期外貿集裝箱運輸資質,謀劃水鐵聯運三期工程,到2025年形成集裝箱吞吐量500萬標箱。二是商品汽車滾裝碼頭。推動漢南港區為滾裝汽車運輸核心港區,有序推進漢南港區武漢長江智聯智慧汽車物流產業園工程碼頭工程及湖北長久物流碼頭工程,2025年滾裝商品汽車港口吞吐能力將達到180萬輛。三是散件雜貨碼頭。重點建設江夏港區散貨碼頭、漢南港區武橋重工碼頭、經開區、蔡甸區、新洲區等砂石集散中心等工程,到2025年可新增件雜散貨通過能力2000萬噸。四是港口配套項目。積極協調保障港航基礎設施、集疏運體系、航運服務設施等用地空間,加大白滸山港區民生LNG項目配套設施和堆場倉儲等。

    專欄2港口重點項目

    1.港口升級改造項目:陽邏港區鐵水聯運二期工程、武漢港客運港區向陽旅游碼頭、粵漢碼頭、中華路碼頭、集家嘴輪渡等。

    2.集裝箱港口碼頭項目:陽邏港區三期后續工程、漢南港區宇豐公用碼頭工程、陽邏港區鐵水聯運二期項目等。

    3.滾裝汽車港口碼頭項目:漢南港區武漢長江智聯智慧汽車物流產業園碼頭項目、漢南港區湖北長久物流碼頭項目等。

    4.散件雜貨港口碼頭項目:江夏港區散貨碼頭、漢南港區武橋重工碼頭、經開區、蔡甸區、新洲區等砂石集散中心等。

    5.港區配套項目:白滸山港區民生LNG項目及支持保障項目等

    規劃的落實,建設港口錨地公用基礎設施,強化陽邏港集裝箱疏港鐵路建設等。

    (四)便捷快速、運轉順暢的運輸組織體系

    十四五”期,優化貨物運輸結構,發揮武漢市水運優勢,加快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運輸的“公轉鐵”“公轉水”,提升集裝箱鐵水聯運和水水中轉比例。同時,引導現代水運服務提升,加快水運服務與互聯網、大數據、新文化的融合,突出水運在綜合立體交通中的作用。

    1.鐵水聯運升級工程。全市水運發展聯通鐵路、暢通公路,打造以陽邏國際港西港區為主體,金口、花山、林四房、青山、經開為輔的“1+5”鐵水聯運大格局,強化陽邏港區鐵水聯運二期項目、陽邏—武湖港區水鐵聯運比例達到20%,新建國家糧食現代物流(武漢)基地暨國家稻米交易中心鐵路、金港鐵路等專用線。推進經開區疏港鐵路規劃論證工作,建設花山港物流園與自貿區順豐機場連接通道,完善青山大橋、雙柳大橋等過江通道,優化江南江北公路集疏運通道,配套港區與產業園、物流園的配套作用,到2025年集裝箱鐵水聯運能力可達到210萬標箱/年。

    2.發展“軸輻式”江海聯運網絡。拓展武漢至東南亞、日韓、南亞等地區的近海、近洋直達航線,增開國際航線,培植武漢至泰國、越南等近洋近海公共班輪航線,促進外貿經濟發展。充分利用長江干線武漢至安慶段6米深水航道優勢,鞏固“江海直達”品牌航線,重點培育武漢至上海“天天班”航線、“瀘州—武漢—臺灣”精品航線,打造長江上中游港口至武漢的“內陸輻”,深化武漢至東盟四國及內支線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培育和發展的“遠洋輻”,有效銜接“一帶一路”國際輻射式聯運網絡。鏈接武漢至日韓等進洋航線和中歐班列(武漢),發展壯大國際中轉業務,打造日本(韓國)—武漢—歐洲(中亞)國際物流新通道。

    3.鞏固水水聯運。與重慶、宜賓、上海、寧波等長江上下游港口的戰略合作,開展與南京、南通的戰略合作,拓展長江上游經武漢中轉至上游或出海的集裝箱轉運業務;強化與長江中游港口合作,鞏固“武漢—岳陽—九江”中三角集裝箱航線,加密“武漢—宜昌”、“武漢—荊州”等省內支線航線,全力擴大“沿江捎帶”,鞏固提升“水水中轉”,構建長江中游港口協同發展格局。深入挖掘漢江沿線貨源,發展襄陽、孝感、天門等漢江沿線港口至武漢港集裝箱喂給航線,完善集裝箱集并分撥設施,推進武漢與漢江港口信息對接、業務對接。推進與京杭大運河港口合作,拓展“長江—大運河”班輪航線,進一步強化長江中游與淮海經濟區通過“長江—大運河”互聯互通建立的互動發展關系。

    4.建設專業化船隊。加快更新改造和淘汰老舊、高耗能船舶,支持發展長江千箱級標準化船隊,推進“水運+旅游新業態”模式,以濱江城市夜景為載體,打造精品旅游船;推行綠色清潔能源船,建造干支(武漢—仙桃)、干線(武漢至重慶/滬州、武漢—太倉)、江海(武漢—洋山/舟山)、江洋(武漢—日韓)等四型綠色智能示范船舶,形成適宜不同層次類型航線的專業船隊;發展船舶制造業,形成集造船、修船、研發設計、船用產品等為一體的船舶產業鏈。

    5.提升運輸服務能力。推進陽邏綜保區、多式聯運示范園等臨港物流園建設,完善多式聯運、保稅監管、國際中轉、區域配送等服務功能,形成統一協調、一體經營的港口發展格局,實現與國際海運網絡的高效銜接,將武漢打造為中西部最佳出海口。大力發展航運交易、航運咨詢與信息服務、法律與仲裁、航運人才教育等服務,加快航運與互聯網的融合,構建統一、規范、繁榮的航運大市場。

    專欄3運輸組織能力重點項目

    推進陽邏港區鐵水聯運二期項目,武漢神戶大阪名古屋往返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武漢韓國釜山近洋直航航線,打造日本(韓國)武漢歐洲(中亞)國際物流新通道。

    (五)生態綠色、平安健康的應急保障體系

    十四五”期,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綠色生態發展觀,將安全、生態、綠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保障體系的建設中,鞏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成果,牢固樹立水運安全意識,構建平安綠色航道、港口、運輸的水運發展環境。

    1.建設水上綜合應急搜救基地。新建高速搜救艇及大馬力拖輪;重點水域、航段布設監控系統及與之適應的網絡設施;重點游船、客輪北斗衛星導航、船舶AIS設備配備;建立武漢市海事搜救中心,擴大和完善市、區兩級海事搜救指揮中心,構建綜合信息平臺;在梁子湖等水域建設海事搜救基地。

    2.安裝安全監管測監管設備。繼續建設水上安全環保視頻監控體系,重點建設橋梁防碰撞預警系統,加強砂石船、危險品船、客船三類船舶監管,對船舶進行現場抽查、動態監控;完善水上交通突發事件預警預報機制,建立航行安全信息發布系統,完善應急處置數據庫、專家庫、資源庫等。

    3.建設綠色航道。推行環保驅魚、生態護坡等新技術、新工藝,最小程度影響和最大限度恢復生態環境;利用好電子航道圖等航道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逐步減少實體航標配布,借助電子航道圖設置虛擬航標,降低航標維護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快太陽能一體化航標燈等設施設備的推廣應用,促進航道設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

    4.建設綠色港口。充分發揮漢南港區船舶污染物接收碼頭、武漢50噸級溢油應急設備庫、危險化學品水上洗艙站等污染防治專業化碼頭作用;推廣港口裝卸機械使用清潔能源,推動碼頭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推廣港口設備節能改造,實現港口綠色照明。推進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改造工作,布局船舶油污水接收點。

    5.發展低碳船舶。加強內河運輸船舶能效和排放指標的推廣應用,繼續推進船舶標準化、大型化、專業化。對清潔能源船舶試點積極先行先試,提高運輸效率和效益;引導船舶節能改造,對水源熱泵、余熱回收、船舶暗點接入等技術改造,提高船舶能源使用效率。

    (六)智慧創新、和諧共享的水運服務體系

    十四五”期,全市水運需提升智能水平,實施智慧共享的水運工程,打造具有特色的高品質水上旅游,加強水運文化建設,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水運軟實力,提升水運發展的競爭力、凝聚力和社會創造力。

    1.打造智能碼頭示范。加快推進武漢新港陽邏國際港西港區智能碼頭示范項目建設,率先實現5G網絡全覆蓋和感知設施、高精度北斗定位系統的部署。

    2.推動船舶研發應用。依托高效及科研企業,推動建立國家智能船舶實驗室,攻克綠色智能船舶核心關鍵技術。加快推進LNG、氫燃料、生物電池、鋰電池等清潔能源和碳捕捉、能效優化、氣膜減阻、高效螺旋槳等節能低碳技術在船舶領域研發應用

    3.構建智慧口岸體系。加快建設智慧口岸,打造可持續、可協調發展的口岸生態圈,實現對口岸的科學治理和智慧服務。建設數字化全程可控的自動化智慧口岸。實現通關全流程無紙化、監管智能化、放行自動化、時長最小化。

    4.創建一體化服務平臺。以陽邏港區為示范,港口物流平臺協同對接相關多平臺,覆蓋相關市場主體,貫穿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打造“云上多聯”智慧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

    5.發展精品水上旅游。依托航空、鐵路、公路等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充分挖掘長江旅游文化資源,依托黃鶴樓、知音號等核心旅游品牌,將武漢打造成國際國內知名旅游目的地和長江中游精品旅游廊道關鍵點。

    6.完善協調管理機制。統籌省市行政資源,推動市際協同、省際協作,促進區域分工與合作整合國家、省級、市級等各級政府支持政策,放大政策效應。深化“放管服”改革,順應市場化趨勢,有效結合政府功能和市場決定性作用,推動航運市場共享共榮和可持續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縱覽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為規劃實施提供政治保障。發揮各級黨組織領導帶頭作用,全面調動各級干部干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整體有序的推進規劃建設工作。

    (二)強化組織協調。建立健全水運發展協調機制,統籌研究解決水運發展重的重大問題。強化各部門協調和上下聯動,對跨領域、跨部門、跨區域的事項,加強協同配合;建立健全區域水運項目協同發展機制,實現水運項目共同、協調發展。

    (三)強化政策引導。加強與國家政策、規劃相銜接,力爭將一批符合國家重大戰略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國家規劃或專項工作方案。做好與國土空間、生態環境等規劃的協調銜接,扎實推進水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促進水運與自然資源、產業、城鎮、投資、環境保護等政策協同,保障水運發展任務完成。

    (四)強化人才培養。完善行業人才培養、技術產學研用機制,優化人才配置,營造競爭有序的發展態勢和良好發展環境。充分發揮武漢高等院校人才優勢,加強現代航運人才培養,重點推進航運金融保險、物流商貿等專業人才和應用型船員培養,提升水運從業人員的榮譽感和獲得感,推進水運人才梯隊建設,強化人才戰略支撐。



    在线精品国内外视频,野花社区www视频最新资源,野花香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版,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品